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 時機選擇不是最佳
發表日期:2015.10.10 訪問人數:659
關于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的分析甚多,側重點各有不同,但最后都要回到合并能成還是不能成這個對錯50%的問題上。看到兩家的合并消息后,一直有一個關乎合并走向的問題:所謂大事謀劃要看天時地利與人和,首先從天時看,美團與大眾的合并是最佳時機嗎?是形勢逼人還是雙方計劃已久而精心挑選了國慶長假這樣一個休閑期間?如同滴滴快的選擇在情人節那樣。在個人看來,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這就為下一步的運作埋下了更多隱患。
一、被資本脅迫的合并尚未有成功案例可言
幾個燒錢模式下的巨頭合并,無論是滴滴打車與快的,還是58同城與趕集網,從惡斗到冤家聚首,背后都是強大的資本力量在驅動。行業伊始,站在資本的角度,選擇幾家相同或者相似模式的公司進行投資,有“東邊不亮西邊亮”或“雞蛋放在多個籃子”的功效。但當隨著資本的接力并最終使得幾家旗鼓相當僵持不下的時候,除了用戶和商家因為獲得補貼暗爽之外,其他各方都在經受煎熬。于是便觸發了一次又一次的合并,盡管體量一個比一個大,且都是突然在今年。輿論的關注點往往也只是集中在宣布合并后的一小段時間內,至于幾家的“婚后”生活是否比較如意的進行下去,期間已經發生哪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東西,只能等待下一次大的事件的發生才可確知。因此,被資本脅迫下的合并,還沒有稱得上是成功的案例可言。不過就目前的情形來看,可以預計,隨著資本更加理性的反思,這類合并還將繼續,期待最終有幾個好的結局吧。
二、為什么說美團與大眾的合并選擇的時機不是最好的
合并這么大的事情,不是翻翻歷書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宣布一下就可以的,時機的判斷問題難以把握。因此,這個問題的提出算是典型的馬后炮式的扯淡分析。但是,個人認為還是可以找到幾個比較明顯的理由來試圖說明為什么不是最佳時機?
1、眾多的觀點認為,面對百度糯米O2O的咄咄逼人局勢,這是兩家合并的重要原因。如果這一理由成立,那恰恰是被動的倉促的應對之舉。合并意味著首先在內部要經歷一系列復雜的調整震蕩,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內耗,會不會演化為激烈的內耗沖突,這也難說。外部直接要與剛剛公布了O2O戰略的百度進一步撕逼。而合并引發的人事調整和人員異動,這也給處于進攻態勢的百度糯米提供了更多機會,包括搶人、搶地盤等。正如百度糯米的負責人所說,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當然,我們用戶也做好了圍觀一場更加猛烈的撕逼大戰的準備)。
2、對于兩家公司而言,盡快實現上市是各方擺脫煎熬的關鍵(雖然上市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此時選擇合并是否有利于上市相關的運作,個人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這次合并勢必又將進一步延緩后續的上市時間。在不少海外上市互聯網公司都紛紛表示要進行私有化操作并擇機轉到國內資本市場上市的情況下,他們已經成熟的商業模式顯然比還處于燒錢階段(不知何時是個頭)的O2O更靠譜和更受廣大投資人的青睞。因此,想要通過上市退出,時間上變得更加不確定了。
3、如果說是各家背后的資本無法忍受繼續惡斗而促成了合并,那么,這本身就存在資本處于焦慮狀態下而沒有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和研究合并時機的問題。我們看到此次合并出現了所謂的CO-CEO等看上去是創舉的做法,但在個人看來,這恰恰反映了為了合并而合并的成分。雙CEO和各自保持獨立性等,意味著還有一系列的后續日常運營管理問題需要花時間慢慢解決,從而將兩家打造成一個真正有效的實體。
三、引申問題:O2O燒錢模式能持續多久?
就如同股市大熱的時候,正在離場的人和正在進場的人對視一笑,心中各自暗罵對方傻逼啊傻逼的情形相似,玩互聯網思維的罵傳統思維的不懂O2O,而傳統思維的反罵玩O2O如此燒錢傻。但不管誰嘴硬,當巨額資金砸下去之后,換回的僅僅是所謂的毫不具備忠誠度的龐大用戶,這些用戶到底有多大價值?這種價值什么時候能變現回饋給投資人?這誰都沒有底。正所謂地主家也沒有余糧,恐懼情緒開始出現并蔓延,及時立場不失為一種選擇,但當砸下的資金足夠大的時候,想要立場就困難的多。但如果繼續這樣燒錢下去,誰會成為第一立場者?這種反思已經不得不要多一些。
從這個角度而言,以百度糯米為代表的百度O2O戰略布局,是為百度開啟下一個富礦呢,還是要把百度帶到一個無法預知深淺的溝里呢?這還真難說,起碼國外巨頭們不是這么個玩法。這就不是所謂的中國特色不特色的問題,而是一個模式健康不健康的問題。
總之,無論是美團與大眾的合并,還是之前的滴滴快的和58趕集,給行業留下的更多的是懸念。O2O模式,與傳統經濟規律和商業法則相比顯得太另類,加上我們燒錢的玩法,能熬多久?當然,O2O模式的出現,對傳統社會的生產、消費和流通等方式的改變無疑是巨大的,并不是像許小年先生所說的一無是處。但是,誰能靠燒錢熬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