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1.07.27 訪問人數:869
人類有需求,就會設法滿足。所有的IT應用和服務,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某些需求。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發現,所有人的需求都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生存需求、自身個體安全需求、歸屬感和社交需求、認可和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里,人在追求更高的需求之前,必須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說,只有本層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會關注更高一層需求。由于人的生命周期有限,任何正常人一生的行為動機,都只能局限在這五層之中——當然,精神病患者和外星人不在馬斯洛先生研究之列。
通信是滿足人需求的一種手段,因此也要服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在電信領域,根據這一理論,最底層的電信需求是“生存”,即要在IT世界里作為一個用戶而存在。簡單而言,一個人如果沒有手機,那么他就不是一個IT世界的用戶——他存在于這個世界,但不存在于IT世界。
電話的發明,讓人類的溝通變得高效,并在全球迅速催生了巨大的電信市場,造就了包括沃達豐、中國移動等一批世界電信巨頭。隨著電信市場日益成熟、技術不斷發展,人基本的點對點溝通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按照馬斯洛理論,人對已經滿足的需求的關注會自動降低,這些業務的支付意愿隨之越來越低。
之后,用戶開始追求更高層的需求,要求“安全”地享用業務。我們看看,哪些場景會讓我們感覺不安全:網絡被解密和竊聽;業務太貴,長途電話打了一半因為沒錢被掐掉了,要傳遞的信息不能保質保量抵達彼方;網絡帶寬不夠,大文件下載不了;網絡質量差,短信發不出去,電話聲音斷斷續續影響溝通……
在西方發達國家,老百姓非常關注“安全”的需求,于是政黨們就投選民所好。如北歐已經通過電信立法的形式,保障公民安全舒服地享用電信服務。2010年,芬蘭通過立法,保障公民寬帶上網權利帶寬至少為1Mbps;歐盟則通過立法限制電話跨國漫游費上限。
人們在IT世界里滿足了第一層需求(如打電話、上網)和第二層需求(要求安全、舒服、可靠地享用服務)之后,按照馬斯洛理論,關注重心就會自動上移,尋求對更高層需求的滿足,那就是歸屬需求(第三層)、社交尊重需求(第四層)和自我實現需求(第五層)。用戶對自己高度關注的需求,有更高的付費意愿——這就是市場決定論的根基。
近年,社交網絡服務在全球發展迅速。依靠社交網絡,作為個體的人可以尋求交往、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等高級需求。Facebook將分散在全球的個人,通過網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與天各一方的朋友溝通,關注別人,被別人關注,由此促進了社會聯系。
博客、微博能滿足個人自由地向大眾發表觀點和意見;觀點有價值就能獲得關注、贏得尊重,這也滿足了人追求社交尊重的需求。過去需要專門抽時間、花精力和金錢去參加沙龍、聯誼、著書立說,現在通過網絡,人們可以利用閑暇時間,輕輕松松地發表看法,交流觀點。
近年來不斷被提及的運營商管道化,也可基于這個模型來分析。目前,幾乎全球所有主流運營商,其業務提供和業務收入都停留在最底層,它們主要提供點對點語音、短信以及互聯網接入服務,至今無法有效地拓展自己的業務和服務,將其延伸到用戶關注的高層需求領域。
所以,在新興的IT藍海市場里,我們看不到運營商的影子。好似高速公路公司,運營商都眼巴巴地看著新興的物流公司賺錢,并越做越大,它們心急火燎,于是大聲呼喊“老子不要做管道”。
根據筆者搜集的中國移動、沃達豐這兩家典型電信巨頭的財務數據來看,它們的毛利近年雖然稍有下降,但也在35%之上,電信依然是僅次于金融的第二好行業。但IT世界已經發展了多年,開始進入成熟階段,市場重心會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而變化,過分留戀過去的美好時光和地位,對運營商未來發展很不利。
第一批覺察用戶需求整體上移的先驅企業有谷歌、Facebook、Twitter、蘋果等,它們迅速在歐美高端市場成功,并在全球互聯網一體化的催化下,蔓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留給第二批跟進者的市場空間不大,全新時代的IT應用帶有越來越強的“贏者通吃”特色。
在個別國家,由于政府的封鎖與管制,第二批跟進者雖然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是從長遠來看,形勢不容樂觀,這些管制遲早會被解除,或被技術超越。
遺憾的是,在中國,IT企業對馬斯洛理論認識不夠,尤其是在更高層次需求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夠,形成付費意愿的就更少。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