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07.08.07 訪問人數:1158
終于有人勇敢地站出來,宣稱CD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優于從互聯網上下載的音樂。這個對音樂如此敏銳的人是誰?他便是木星研究(Jupiter Research)的分析員馬克•穆里根(Mark Mulligan)。
有些人希望靠網上內容和服務賺錢,至少在歐洲就有這樣的人。針對他們,他在一份發人深省的報告中表示:“相比于付費下載,CD是一種簡單的購買和享受音樂的方式。”他繼而指出,下載音樂的品質低于CD,閃光的塑料CD使用起來更持久,更易于備份,兼容性更強,而且更不容易受到復雜的數字版權管理(DRM)軟件的困擾。數字版權管理軟件是防止盜版和無限制備份的必要手段。
最后這個障礙或許將會取消。今年,第三大唱片公司百代(EMI)宣布,計劃在不加版權保護的情況下,通過蘋果(Apple)的iTunes服務出售該公司的音樂。
幾周前,百代與在線零售商亞馬遜(Amazon.com) 宣布了一個類似的合作。此舉或許會導致其它唱片巨頭跟風。
但是,穆里根的其它抱怨是成立的。在我看來,CD與下載音樂之間的關系,就像零售商打印的數碼照片和自己在家用激光打印機打印的照片之間的關系一樣。零售商打印的數碼照片真的非常好,但是,這樣做值得嗎?
有一些證據表明,消費者并不常使用蘋果的iTunes下載音樂,而是將他們慣常買來的CD轉存入MP3播放器。至少,年長一些的消費者(不是老年人)是這樣的。
不過,穆里根對網上音樂銷售的未來卻相對樂觀。他認為,到2011年,網上音樂銷售會成為音樂內容銷售收入中比例最大的一塊,屆時,銷售額將達到15億歐元左右。
然而,他的研究表明,人們對于網絡商業的未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態度,與早些時候極其樂觀的態度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木星研究表示,從根本上說,歐洲對網上付費內容和服務的需求很少,而且可能會一直這樣下去。
未來,人們會希望網上內容免費。實際上,在大多數類別,人們對付費內容的需求已經在下降。因為消費者通過親身體驗,已經意識到網上提供的付費內容的“本來面目和局限性”。這引發了一種預測,即在2011年之前,非付費受眾將遠遠超過付費受眾。研究表明:“在全部內容和服務受眾中,累計只有14%的人愿意付費。游戲和音樂在這方面要遠遠高于平均比率。”
盡管針對早期用戶,和一些準備為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內容付費的人(比如敏感的金融信息),還是會有一些銷售額,但符合邏輯的結論是,免費內容將受到廣告的支持。
穆里根估計,2011年,付費內容和服務加起來價值將達68億歐元,而同一年,歐洲在線廣告總支出將達83億歐元。
這些由廣告支持的免費服務將會吸引比較年輕的受眾,他們的可支配收入較低,如果沒有免費內容,就更可能去下載非法內容。
Spiral Frog可能就是這種模式的榜樣。這是一家美國初創企業,提供主要唱片公司的音樂供免費下載。這項服務將有廣告支持,而Spiral Frog將與唱片公司分享收益。
所以,只需一跳(或許就是單腳跳),受到限制的斗士就自由了。Spiral Frog賺到了錢;唱片公司賺到了錢,公司的藝人拿到了自己音樂的報酬,而Spiral Frog的消費者也得到了免費的音樂,不用擔心被人揪住。
如果這種模式開始啟用,可能會給付費音樂服務造成極大的威脅,如蘋果的iTunes和亞馬遜的新服務。
表面上看,美國市場也許與歐洲略有不同。
來自在線出版商協會(OPA)的數據顯示,2005年,美國消費者在網絡內容上的平均支出剛過100美元,從而造就了一個規模20億美元的市場——收益達到創紀錄水平,為內容付費的消費者人數也達到創紀錄水平,所有的跡象都表明,這個市場會有強勁穩定的增長。
然而,穆里根認為,這是因為美國在線市場相對更為發達。他認為,美國最終也會步歐洲的后塵。
不過,有這么一項統計可以支持這種論調。英國一家名為Hitwise的競爭情報服務公司稱,“銀發沖浪族”(55歲以上的互聯網用戶)馬上就要成為英國最大的在線群體。根據今年4月和5月的數據判斷,這個群體在英國對各類網站的訪問量中占了22%,相比之下,35歲到44歲的人占訪問量的23.5%。
這可能只是人口統計的問題,因為英國人口正在老化。但是,隨著有積蓄的養老金領取者(grey perspectives)、收入微薄的養老金領取者(twilight subsistence)與身無分文的年輕人共同出現在網絡空間中,免費內容將面臨新的緊迫需求。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