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夫金:零成本社會和物聯網時代來臨
一種新的經濟體系正在登上世界舞臺。協同共享伴隨著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并開始改變我們組織經濟生活的方式,它極大地縮小了收入差距,使全球經濟民主化,并在21世紀上半葉創造了一個在生態上更具可持續性的社會。
新聞中不斷報道中國有望在2014年底替代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因此,新經濟范式的出現變得更加迫切。為了解中國在不斷發展的協同共享中可能擔當的領袖角色,我們需要對工業時代的經濟史演變進行研究。
零成本社會來臨
每一種偉大的經濟范式都要具備三個要素——通信媒介、能源、運輸系統。每個要素都與其余要素互動,三者成為一個整體。如果沒有通信,我們就無法管理經濟活動;沒有能源,我們就不能生成信息或傳輸動力;沒有物流和運輸,我們就不能在整個價值鏈中進行經濟活動??傊@三種運作系統構成了經濟學家所說的通用技術平臺。
19世紀,蒸汽機、大規模印刷和電報技術出現了,隨著大規模鐵路系統中的機車被聯網到無縫通用技術平臺,又依靠儲量豐富的煤炭資源,第一次工業革命得以發生。英國因此一躍成為世界霸主。20世紀,集中供電、電話、廣播和電視、廉價石油、國家道路系統中的內燃機車相互融合,這些共同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建設,確立了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礎設施為通訊、發電、物流和運輸改善加推波助瀾,使這些領域內在速度和容量上都有所提升,同時增加了經濟活動潛在的商業影響力,使商業生活走出小區域,走向全州市場、全國市場,乃至全世界市場。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了能源生產、產品和服務的邊際成本。更廉價的能源、產品和服務大大刺激了消費者需求,使就業率激增,從而提高了億萬人的生活水平。
如今,在市場經濟的各領域重,一種新的經濟范式正在演變,這種新經濟范式可能進一步降低邊際成本,使之接近于零。這讓許多商品和服務近乎免費,更加多樣化,并能夠在協同共享上分享。在過去10年里,億萬消費者轉變為互聯網產消者,開始在網上以接近免費的方式制作和分享音樂、視頻、新聞和知識,這就削弱了音樂業、影視業、報業、雜志業和圖書出版業的收入。因而,零邊際成本現象在整個信息商品產業中鋪就了一條“毀滅之路”。
物聯網時代
今天,從虛擬世界中的軟件和電子商品到現實世界中的實體商品,零邊際成本現象隨處可見。無處不在的通信網絡正在與初期的可再生能源互聯網、處于萌芽狀態的自動化物流和交通運輸網絡相連接,以此擴大全球影響力,從而建立一個分布式的神經網絡——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超級物聯網涵蓋范圍更廣,其目的是在這個擔當全球大腦的、不可分割的智能網絡的整個經濟鏈中,將所有事物與所有人聯系在一起。
目前,已有120億個傳感器安裝在自然資源、道路系統、倉庫、車輛、工廠生產線、電網、零售商店、辦公室和家庭中,不斷將大數據輸送到通信網絡、能源互聯網和物流互聯網。思科公司預測,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個傳感器連接到物聯網。最近的另一項預測則估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100萬億個傳感器連接到物聯網。
企業和產消者將實現與物聯網相連接,并使用大數據和分析方法來開發預測算法,這種算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產力,減少能源和其他資源的使用。在現實世界中,它可以將許多實物的生產和銷售邊際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使零售價格接近免費,從而不再受到市場力量的約束。
例如,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不管是為住房供暖、運行電器、為辦公場所提供電力、驅動車輛,還是推動全球經濟,我們在社會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大部分能源的邊際成本都將接近于零。數百萬的先驅們已經將他們的住房和辦公場所改造成了微型發電廠,以現場獲得可再生能源。即使是在太陽能和風能設備的固定成本完全回收前(通常僅需2~8年),獲得能源的邊際成本也接近于零。與化石燃料和鈾核電這些有固定成本的能源不同,屋頂的陽光和吹過建筑物的風都是免費的。物聯網將使產消者能夠監測自己的用電量,優化能源效率,并在能源互聯網上與其他人分享多余的綠色電力。
同樣,成百上千的愛好者和創業公司都已開始使用免費軟件,利用廉價的再生塑料(9610, -100.00, -1.03%)、紙張以及其它當地現成的材料,以接近于零的邊際成本來打印出自己的3D打印產品。這種增材制造過程使用的材料僅為傳統工廠生產所需材料量的1/10,從而減少了地球資源的消耗。到2020年,產消者將能夠在協同共享上與他人分享自己的3D打印產品,乘坐無人駕駛的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出行,以接近于零邊際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為動力,而自動化物流和運輸網絡將會為這一切提供支持。
物聯網平臺具有分布式、點對點的性質,這使由社會企業和個人組成的數百萬小型參與者集合成對等網絡,形成全球性協同共享系統,構建橫向規模經濟,從而淘汰垂直整合價值鏈中多余的中間人,最終使過去讓邊際成本居高不下的利潤暴跌。在未來的時代,每個人都變成了產消者,可以更直接地在物聯網上生產并相互分享能源和實物,這種方式的邊際成本接近于零,近乎免費,這與我們已經開始在互聯網上進行的制造和分享信息產品的行為相似。
在數字經濟中,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同樣重要,使用權勝過了所有權,可持續性取代消費主義,合作壓倒了競爭,資本主義市場中的部分“交換價值”被協同共享中的“共享價值”取代。在經濟活動組織和測量的特定方式下進行的基本技術改革意味著經濟實力流少數人到多數人的流動以及經濟生活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