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3.11.04 訪問人數:843
2013年的8月份,國務院正式發布“寬帶中國”戰略,中期目標為2015年實現50%固網寬帶普及率,100M城市用戶寬帶,惠及2.7億用戶。該戰略的發布極大提振了整個產業鏈的信心,也為信息消費國家戰略的落實奠定了基礎。
然而,宏大的國家戰略背后,卻也伴隨著產業鏈的一些難題:運營商不僅在固網建設上存在投資壓力,更是長期面臨“增量不增收”的難題。既定的“國家寬帶”戰略應該如何落地,是否需要重新審視宣傳了多年的“光進銅退”戰略,如何才能建設一張靈活、高效、充滿生命力的寬帶接入網絡?在日前的2013年通信展期間,C114編輯對阿朗亞太區固網接入業務中心產品支持與方案的負責人丁浩博士進行了專訪。
丁浩表示,整個產業界對于“寬帶中國”戰略可謂是翹首等待已久,而如今政策的出臺對寬帶網絡建設會有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但他同時指出,不管是運營商,還是設備供應商,在新的產業形勢下,都將比以前更加務實,更多的是注重經濟性,投資回報率,也就是如何多快好省的進行網絡建設。
阿爾卡特朗訊亞太區固網接入業務中心產品支持與方案負責人-丁浩
點銅成金
在前幾年,“光纖到戶”和“光進銅退”是整個寬帶接入網絡建設的關鍵詞,部分運營商也對此傾注了極大熱情,以至于出現過上半年就能花完全年投資計劃的現象。
“運營商對于寬帶網絡的快速部署需求是不會改變的,但現在需要去找到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在大多數應用場景下,寬帶網絡單線成本與光到達的節點層面是成正比的,FTTH的建設成本是最高的,而FTTB/FTTC等建設模型成本則會低一些。”丁浩說。“關鍵是找到適合的節點,理性的進行組網技術選擇。”
據丁浩介紹,現在全球主要運營商大多并不單一采用光纖技術實現寬帶部署,而更多采用了“光銅混合”部署策略,以大幅降低建設成本和網絡部署周期。“這不僅可以解決建設成本和帶寬需求的平衡問題,還可將更多帶寬更快速地提供給更多用戶。”而在國內,已經有部分運營商開始進行了測試與商用部署。
對于銅線資源的利舊,業界也有過很多討論:現網中的銅線質量如何,能否提供20M的可靠接入帶寬?銅線技術的生命周期如何,能否規避短期內的二次部署,提供百M級的接入能力?銅線技術的運行維護和部署場景如何,能否撐起一個產業鏈來,從TCO和產業健壯度方面幫助運營商?
在丁浩看來,在500米的半徑內,VDSL2技術能夠提供20M以上接入帶寬,而VDSL2矢量化技術更是可以有效抑制網絡串擾,提升用戶的帶寬品質。阿朗現在推出的G.FAST技術,在100米的半徑內,甚至可以提供100M的接入能力。“銅線走到今天已有非常高的速度,但技術還在持續演進,還有很長的路可走。”
擴展未來
伴隨著PON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部署深度的擴展,如何更有效地提升網絡的價值,就成為擺在運營商關注的焦點。
在丁浩看來,SmallCell的回傳將會成為PON技術又一個增長點。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LTE時代組網模型出現了很大變化,除了傳統的宏站之外,大量的微基站出現,如何對此進行有效回傳是非常關鍵的。而傳統的PTN或者IPRAN等技術,在經濟性方面并不突出。
“的確,將PON用于移動回傳領域,是需要解決帶寬能力、時延、倒換保護和同步等技術問題。從目前我們的技術儲備來看,已經基本上能夠實現這些技術特性,無論是對FDD還是TDD,我們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作為最為主流的固網寬帶接入技術,PON技術也在沿著自己的軌跡快速前行。從原來的EPON/GPON,到現在的10G EPON與NGPON,再到瞄準2015年應用場景的NGPON2,技術演進的步伐在逐漸加快。
從產業鏈現在的情況來看,EPON/GPON在全球部署規模非常大, 10G EPON與NGPON的大規模部署還沒有出現,但NGPON2則在加速成熟,產業界開始走向十字路口: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演進,從G到10G再到40G還是跳過10G階段,直接邁入40G的NGPON2時代?
在丁浩看來,運營商在技術選擇上肯定會不同。“不同的運營商有著不同的業務特征,也有著不同的網絡應用場景,到最后肯定是多種技術并存。”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成都網站建設資料請點擊【成都網站建設公司介紹】
成都網站設計案例請點擊【成都網站設計案例】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