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3.10.25 訪問人數:778
10月25日早間消息(劉念)近日,一款定位親情溝通的視頻通話產品“家視通”悄然上市,將在蘇寧、國美及京東同步銷售。與QQ視頻聊天等應用所不同的是,家視通在簡便易用、高畫質終端的基礎上,還配備了專網保駕護航。同時其后續推出的手機及PC客戶端,更方便了其他群體與青牛用戶的隨時溝通。
家視通的推出,將青牛(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牛科技”)這家一直從事幕后技術支持的公司推向了公眾視野。實際上,在面向個人市場之前,青牛已經在企業市場認真耕耘了十多年。從最初的呼叫中心,到后來的視頻通訊,青牛科技一直堅持著高品質低成本理念,力求在最普通的設備上運用創新技術妙筆生花,從而將客戶體驗提升到極致。
青牛科技副總裁 陳飚
向左伸展:互聯網技術改造通訊業務
在高品質低成本的主干基礎上,青牛科技開始了第一枝干的培育:融合通訊(具體為呼叫中心)。
2000年青牛科技成立時,正值互聯網開始走入中國家庭。而此時的通訊網絡設備協議還比較死板,業務普遍比較單一,要靈活開展新業務需要花費很大力氣。這樣的現狀使得青牛開始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改造通信業務,使后者發揮更大效能。
此后的十多年,青牛做了諸多嘗試,包括發布多通道呼叫中心(又名融合通訊)。這一將郵件、短信及傳真匯聚到一起的通訊方式,在當時國內可謂首創。青牛呼叫中心的出現,打破了以往該市場由國外壟斷的局面,成功奪回了國內市場份額,并大大降低了整個呼叫中心市場的建設成本。
在青牛科技看來,呼叫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客戶承擔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比如建設周期過長,導致需要協調各種各樣的資源。又如座席使用率不高,多數企業都會要求多建一些座席,留待高峰期使用。但這些多余的座席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閑置狀態,造成資源浪費。
對此,青牛科技率先于2006年開始了SaaS呼叫中心平臺的搭建。這一具備可擴展性的平臺,僅在搭建后的實驗階段,就有企業陸陸續續入駐。“第一個建設周期7天就完成了。”青牛科技副總裁陳飚談到,“因為之前已經搭建了云平臺,中間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軟件、帶寬都已齊備,之后只需整合資源,企業進去租用服務,就能很快搭建起一個呼叫中心。”
以往一個座席建設需要一兩萬的投資,青牛憑借自己的核心技術及軟件,將單個座席費用降到了幾百塊,而且非常靈活,可根據業務量大小隨時擴展收縮。如此有彈性的呼叫中心,也為當時的保險業開展電話營銷送去了一股東風。保險業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座席需要不斷拓展,而市場上除了青牛幾乎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可以解決擴展問題。通過青牛的平臺,保險業每年都能有上百億的銷售額。
當青牛在國內的云服務探索已經相當成功后,其目光開始瞄向海外。據陳飚透露,青牛目前正在打算開設歐洲分公司。目前歐洲市場對呼叫中心的需求已經非常強烈,已有很多意向客戶,如有線網絡公司、保險公司等與青牛接洽。而歐洲相關機構也已派專員來考察,對方希望與青牛成立合資公司。公司成立后,總部將設在瑞典,范圍輻射至北歐四國。
向右蔓延:通訊技術融入互聯網業務
2004年,早在呼叫中心正如火如荼興建之時,青牛又找到了另一大市場突破口,開始第二枝干的培育。
當時的互聯網還不是特別穩定可靠。一個草根、樸實的廉價網絡,沒有專門的承載網去保駕護航,基于此的通訊服務往往得不到質量保證。能否在原本并不可靠的網絡上,創造出接近通訊網絡可靠程度的服務?為了將互聯網變成一張高品質的多媒體通訊網絡,青牛做了大量研發工作,并在過去約十年間,陸續取得了不少階段性突破。
旅游網站建設—據陳飚介紹,2007年前后,青牛在H.264基礎上率先推出了創新的編解碼系統。其能夠在300K左右僅能看豆腐塊視頻的網速下,實現與2M視頻畫質(DVD)相當的效果。當青牛帶著這一創新技術,去上海電信研究院展示時,在場人員都非常驚嘆。之后為了檢驗這項技術的可行性,領導層特別讓青牛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做了鑒定。“廣電的評比非常嚴格,光是客觀評測,就有十多個系列。但青牛在評測中僅用1.7M的帶寬就做到了1080P的效果。”
在800多K時能創標清,1.7M時能創高清,這是青牛當時的理想。為此青牛做了兩方面的努力:首先在編解碼層次上,碼率降得足夠低,低至用戶入戶的門檻。其次,建設專門的承載網做背后支撐。為保證高品質的互聯網服務,青牛提出了智能層疊網的概念。即在一個原本無法控制的網絡上,通過虛擬智能層疊網的核心節點,從而對整個網絡“路況”進行清晰而準確的掌控。
理念提出與技術儲備的同時,青牛為自己的高品質多媒體通訊網愿景設定了兩個落地方向,除了此前一直深耕的視頻通訊,還包括面向運營商市場的IPTV。目前青牛已成為與華為和中興一道排名前三的IPTV核心承載技術供應商。在聯通2012年啟動的河南與內蒙IPTV建設中,青牛拿下了內蒙的建設支持項目。而在電信2012年的IPTV建設中,青牛也獲得了江蘇和廣東兩省的承建份額。
成都網站建設—不論是在視頻通訊還是IPTV的建設中,青牛都堅持著高品質低成本的路線。其在開始構建網絡時,就沒有選用特別昂貴的設備。就像當初承建國家三網融合核心多媒體承載網時,思科、華為、中興等廠商都采用專用ATC架構,號稱電信極可靠。而青牛只采用了X86普通服務器。令人驚奇的是,經過1年多的測試,青牛所有技術指標不僅不落后,很多還遠遠超過了其他廠商,單臺服務器吞吐能力達到20G。
受此影響,后來華為也將所有ATC變成了通用服務器,接著中興、思科也進行了此類更換。在陳飚看來,從前高成本的定性思維禁錮了很多東西。青牛的成功經驗,使得大家發現高品質高可靠的東西并不一定需要高成本。當青牛在自己的多媒體通訊網絡采用通用服務器構建智能層疊網時,性能表現與ATC等高價產品水準相當。
陳飚表示,進入云計算時代后,這種趨勢會更加明顯,未來將通過計算資源、通訊資源和存儲資源的聯合,實現高可靠高吞吐并發的能力,而非通過單個設備的資源、資金的花費以及先進程度來實現。而伴隨著寬帶中國戰略的推進以及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在普通互聯網上實現電信級的視頻服務,將一步步成為可能。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將是對傳統以及舊貴族勢力的挑戰。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成都網站建設資料請點擊【成都網站建設公司介紹】
成都網站設計案例請點擊【成都網站設計案例】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