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2.11.29 訪問人數:836
“方周大戰”引發的網絡隱私安全熱議,引起了多方關注。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隱私保護學術研究會上獲悉,中科院保密技術攻防重點實驗室的專家經研究發現,360瀏覽器確實存在竊取和泄露用戶隱私問題。
專家們列舉出360瀏覽器竊私的三大問題:收集用戶瀏覽記錄;收集瀏覽器地址欄輸入信息;預留后門植入代碼。研究報告顯示,360瀏覽器記錄并收集用戶的瀏覽記錄,當用戶使用360瀏覽器訪問網頁的時候,每打開一個網頁之后,瀏覽器都會向360的特定服務器發送一個郵件請求,內容包含加密過的地址信息,以及用戶標識信息。
此外,360安全瀏覽器在使用過程中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后臺執行《安裝許可協議》規定內容之外的功能。比如其在運行過程中約每5分鐘與服務端進行一次通信,并下載一個名為“DataDll.dll”的“360安全瀏覽器安全網銀”組件。經過解碼后,該文件的功能與網銀無任何關系,而是跟搜索引擎百度相關。報告內容顯示,經過進一步深入驗證,該文件的功能是為了偽造字段來躲避百度對360搜索的屏蔽。
對比這份研究報告與“方周大戰”期間網友“獨立調查員”所列舉360侵犯用戶隱私相關的證據幾乎一致。而作為國家權威科研機構的分析報告,也進一步說明了此前用戶對360安全瀏覽器竊取隱私的指證真實有效。至此,“方周大戰”塵埃落定,“安全”瀏覽器卻最不安全,著實讓用戶大呼上當。而此前,360一直回應稱這些指控是競爭對手的惡意誹謗,這更讓人寒心這家知名IT公司的道德水準。
說實話,在我的瀏覽器被自動更換為360瀏覽器之前,電腦里也一度省了殺毒軟件,一直以360安全衛士為保護。開始感覺也就是電腦速度會慢一點,老是被提醒更新,現在看來,更為嚴峻的問題是隱私數據的泄露。
此前的2010年,360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用戶隱私泄露事件,導致其記錄的大量用戶信息日志文件被谷歌收錄索引,其中甚至包括用戶登錄網站或郵箱的用戶名、密碼。但這一泄露行為并未引發廣泛關注。直到最近,360的種種不安全歷史才被重新曝光,引發部分360用戶恐慌性卸載。10月25日,工信部宣布正式介入調查,工信部發言人張峰表示:“如果查實確有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予以嚴肅處理。”
所幸,此次權威機構的調查徹底揭開了360的偽善面紗,還原了瀏覽器收集侵犯隱私的技術路線,也喚醒了用戶對互聯網隱私安全保護的意識。業內人士認為,360方面應該立即改正錯誤,停止“越權”行為,向廣大用戶真誠致歉。同時希望更多信息產業的專業人士能真正關注到這個問題,國家相關部門能盡快制定并完善互聯網隱私保護的規范和條例,防患于未然。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