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2.11.28 訪問人數:950
淘寶天貓在“雙十一”促銷實現191億元的驚人交易額,不僅為業界人士反復談論,也讓缺乏電商實體的省市警醒——由于地方傳統零售業受到電商沖擊,相應的稅收正在流失。
11月上旬,重慶市渝中區政府召集當地信息產業學者和業內人士與會,商討電子商務發展。與會某重慶地方IT企業透露,重慶政府方面注意到,商貿服務業近來出現稅收流失的跡象,正就出臺扶持電商發展的具體措施征求意見。
網上購物的規模日益龐大已不可忽視。重慶市去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為3416.9億元,單日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僅為3.36億元,而“雙十一”當天重慶市民的網購消費額就超過4億。
重慶市三季度經濟運行會議上傳來數據,當地商貿服務業的國地稅入庫預計“同比大幅下滑”,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百貨零售額增速前三季度同比下滑8%。
重慶市商業委員會認為,這是因為本地消費一定程度上向電子商務較發達的地區分流。
近幾年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的多個研究報告都顯示,國內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從沿海往中西部內陸呈現遞減趨勢,與我國各省市經濟發展水平大致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西部省市居民和企業貢獻了龐大的網上交易額,但由于電商時代的消費方和銷售方地域分離,在以銷售方為征稅重點的現行稅制下,他們的消費行為給電商實體發達的沿海省市貢獻了稅收。
上述商貿主管部門統計,去年重慶網購消費額超過90億元,其中僅有5億元出自在渝注冊實體--這意味著重慶僅能享受到5億網購額帶來的稅收,其余85億應產生的稅收流失到其他省市。
重慶市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李濱虹舉例,一款型號為VA55ES61009的三星電視在本地電器賣場的價格為13900元,銷售后重慶最少應有417元的營業稅收入。而一旦交易產生在京東或天貓商城,由于兩者在重慶沒有實體公司,該產品的售賣對重慶的稅收貢獻為零。
鼓勵零售巨頭自建電商平臺曾是地方政府青睞的模式。但在重慶零售業界和地方學者看來,由于現有電商平臺所占市場龐大,加上地方百貨零售的定位不一,自建電商的思路并不實際。
在全國百貨業名列前茅的重慶百貨兩年前就已自建電商平臺“網上逛重百”,但由于交易數額極小,目前網站處于停滯狀態。
不過,重慶并不愿將這一領域拱手相讓。
在11月22日的一場電商論壇上,重慶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表示,未來5年,重慶市將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推進兩化融合、推進城市信息化進程的重要舉措。
李濱虹透露,針對中小業主的第三方電商平臺正在搭建。重慶市政府希望這一渠道成為其新業務渠道,間接增加地方稅收。
同時,全國性的電商平臺將是西部省市在一段時間內的爭搶重點。10月30日,騰訊旗下的電商平臺易訊的西南運營中心落戶重慶,這是首個在渝注冊實體的全國性電商。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