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2.06.29 訪問人數:788
2012年06月29日09:12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訊(晁暉)北京時間6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微博)昨天在I/O開發商會議上公布了Nexus Q,這也是谷歌15年歷史中最天馬行空的產品之一,是谷歌消費電子產品團隊的第一款作品。Nexus Q售價299美元,用戶從今天起就可以預訂,發貨時間為7月份。
從本質上來看,Nexus Q就是一款專用的家用娛樂路由器。用戶可以接入音頻或電視信號,從谷歌的云服務中傳輸音樂和視頻內容。Nexus Q內置放大電路,插入音箱后就成了一款獨立產品。用戶可以通過按鈕操作Nexus Q,也可以通過Android手機進行遙控。Nexus Q的上半部還可以用作音量調節按鈕。Nexus Q是谷歌自主設計和生產的第一款產品,因此谷歌可能會對Nexus Q的生產進行嚴格監控。Nexus Q由美國而非亞洲的代工廠商制造。
Nexus Q是谷歌為應對蘋果Airplay和Apple TV而推出的一款產品,但兩者又存在重大區別。因為谷歌在其云服務中,而非用戶的各種設備上存儲用戶的音樂和視頻。用戶可以收聽或收看其他Nexus Q用戶正在播放的音樂或視頻。如果不喜歡好友正在播放的音樂或視頻,可以利用Android手機停止收看或收聽好友的音樂或視頻,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視頻。Nexus Q是一款具有社交功能、面向消費者的娛樂產品。
了解谷歌歷史的人清楚Nexus Q的創意有多么瘋狂。改進搜索、YouTube, Gmail等服務,提高它們的易用性一直是谷歌業務的基礎。在硬件方面,谷歌并非是門外漢。自主設計的服務器是谷歌早期成功的關鍵,而且被其他公司廣泛模仿。谷歌仍然自己生產全部自用的服務器,由于服務器需求量相當大,谷歌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器廠商之一。
但是,像蘋果那樣吸引用戶喜歡,并愿意購買其產品,迄今為止對谷歌而言仍然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谷歌2010年推出的自主設計的Nexus One智能手機遭遇滑鐵盧,與索尼、羅技聯合推出的Google TV也遭遇慘敗。銷售網絡廣告與銷售Macbook筆記本、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似乎是兩回事。當廣告客戶不滿時,谷歌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服務。當客戶購買Nexus One后需要維修或退貨時,谷歌就無計可施了。
Nexus Q的開發者喬·布里特(Joe Britt)和馬特·赫森遜(Matt Hershenson)承認這一切,但表示谷歌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Android已經不再是一個快速增長的新軟件平臺,成為了一個成熟的軟件平臺。在外部,Android對供應商、廠商和廣告客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Larry Page)、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已經在像管理消費電子公司那樣管理谷歌,放棄了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立場:宣傳公司或產品是一種浪費。他們計劃投入資源營銷Nexus Q,不再任由它“自生自滅”。
《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的資料顯示,去年谷歌的推廣和廣告費用為15億美元,是2010年的兩倍和2009年的四倍。布里特和赫森遜表示,谷歌計劃像蘋果等消費電子產品公司那樣,通過在電視、戶外廣告牌、網絡、報刊上發布廣告營銷Nexus Q。谷歌還將大力推廣Google Play,為Nexus Q提供內容。
布里特和赫森遜指出,像Nexus Q這樣的產品有巨大的需求。iPhone用戶可以通過蘋果和其他公司購買數十種配件,有大量Android手機供用戶選擇,但每名Android手機用戶購買的配件要少得多。現在,Android手機用戶至少有一款配件值得考慮。
Nexus Q仍然可能像谷歌之前的消費電子項目那樣遭遇失敗。從本質上說,谷歌是一家軟件和廣告公司,這是很難改變的。如果想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上獲得成功,谷歌需要改變自己。
過去5年由蘋果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機催生的智能手機普及大潮不僅僅模糊了手機和計算機之間的界線,也模糊了計算機和電視機間的界線。如果用戶晚上坐火車時在手機上觀看電影或棒球比賽,回到家后可以繼續在電視機上觀看。蘋果、亞馬遜、微軟、Facebook等公司都在秣馬厲兵,希望在這一市場上分一杯羹。即使谷歌無法從這一市場上獲利或獲利甚微,它也不能作壁上觀。Nexus Q不支持iPhone、iPad、Kindle或Windows設備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它只支持Android手機和平板電腦。
這不是一場比哪家公司設備銷量最大,而是比哪家公司能開發出用戶最多的軟件平臺的競爭,這與微軟在1990年代的策略一樣:更多的用戶意味著更多的開發商,更多的開發商意味著更多用戶。與1990年代的競爭不同的是,當前這場競爭的賭注更大,對移動和家用軟件平臺的控制不僅僅意味著控制了軟件發布,還意味著控制了內容發布。
在經過與媒體公司的戰斗后,硅谷標志性的科技公司通過巨大的內容發布力量正在轉型為媒體公司。與50年前的三大電視網絡一樣,它們內訌的目的是爭奪未來的控制權。
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