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08.06.30 訪問人數:909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來,一時間災區很多地區成了“信息孤島”。然而,僅僅半小時后,一條來自災區中心的呼救信息,就穿越山水阻隔,通過光纖把震區的情況傳遞到了萬分焦急的國人眼前。此后幾天,它成為阿壩州政府公布汶川最新情況的窗口。這個神秘的信息源就是阿壩州政府網站(abazhou.gov.cn)。平日里只有幾千人瀏覽的普通網站,在地震后的次日內就有數十萬人次的訪問量,架起了災區與外界溝通的生命信息橋梁。
地震發生的當日,阿壩州慈善總會等單位迅速在政府網站上公布了捐贈賬號和捐贈熱線,5月13日就收到了來自山東、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各地人們的愛心捐款,企業和個人捐贈總額達200多萬元。截至6月初,阿壩州慈善總會和紅十字會接收社會各界捐款已分別超過1億元。所有捐款捐物的接收和發放情況,都公布在了阿壩州政府網上,方便網民查詢、監督。
抗震期間,有兩條截然相反的流量曲線,卻同樣演繹著互聯網上大災中的大關愛。
在訪問流量排名網站Alexa的統計圖上,清晰地顯示出一條曲線,阿壩州政府網站的訪問量從12日急速上升,直至15日達到最高點。這一條陡峭向上的拋物線,顯示人們對災區的急切關注。與此相反的是,從5月19日全國哀悼日的下午2時28分起的3分鐘里,谷歌等搜索引擎流量急劇下降,這樣的一條猝然向下的拋物線寄托了人們對罹難同胞的無限哀思。
在這樣一條條拋物線后面,是一系列扎扎實實的保障工作。為了阿壩州政府網站的穩定運行,保證災情等信息的順暢傳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第一時間里采取措施,將abazhou.gov.cn列為重點域名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對各地頂級節點和異地災備中心專線進行檢查,保持CN國家域名系統的順利運轉。得益于CNNIC對國家域名頂級節點的重新部署和對災備中心建設的重視,此次地震發生后,二者均處于正常運轉中,保證了我國互聯網的穩定。互聯網專家表示,我國國家域名系統的穩定高效運行,對保障互聯網以及國家信息安全有著重要作用,在此次大地震中經受住了考驗。
為了保障全國人民集中精力抗擊災害,保障互聯網通信,避免廣大用戶因域名到期不能續注而導致不必要的損失,CNNIC決定將5月13日至6月13日到期的全部英文CN域名和中文CN域名有效期無條件延長一個月,給受災企業和網民保留了重要的互聯網品牌資產。
汶川震區已經進入災后重建的階段,而災難留給人們的思考也才剛剛開始,進一步完善國家應急機制、加強應急管理體系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北京學者楊雪冬表示,災后重建工作為機制創新提供了實驗場。重建是資源動員和利用的過程,完善的機制能保證資源的有效動員與合理利用。開放、透明以及多主體參與,是地震災難救援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此次地震發生后,互聯網模糊了抗災前后方的界限,加快了應急救援、后勤保障的速度,展現了其在應急救援中的特有優勢。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網民已逾兩億,國家域名數量超過千萬,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滲透程度日益增加。正因為如此,專家表示,在不可預料的自然災害面前,國家應急機制中不僅要包括交通、通信、食品、衛生醫療等領域,互聯網等領域也應該納入國家應急機制之內,讓其發揮重要的信息安全保障作用。事實上,在國外,互聯網平臺已經進入國家應急機制之中,“德國緊急預防信息系統”就提供了一個開放的互聯網平臺,集中向人們提供各種危機情況下如何采取防護措施的信息。專家建議,目前,我國很多互聯網機構已經制定了一些自身的應急措施,如CNNIC的災備演習、重點域名監控制度等,但整體上仍處于較為分散的狀態,國家應該將互聯網納入國家應急機制,使之發揮更好的作用。
免費咨詢